马来西亚人有“静默辞职”的现象吗?雇主应该怎么看?
# HR资讯

马来西亚人有“静默辞职”的现象吗?雇主应该怎么看?

post by Chloe Chan

by Chloe Chan

Nov 7, 2022
发布于 3:50 PM

特约作者:慧晶

过去几周,欧美掀起一波 “静默辞职”(Quiet Quitting)浪潮。这新概念的反响似乎引发无数打工族的共鸣,马来西亚雇主也发现他的员工们有这样的现象。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股现象?而身为雇主的你该如何看待“静默辞职“?

quiet-quitting

“静默辞职”(Quiet Quitting)

静默辞职也称为“安静辞职”,“在职离职”。它并非是字面上无声辞职或真的辞职。它是“奋斗文化”(Hustle culture)的相反意思。在“静默辞职”的职场文化下,打工族只做工作上最少的努力,做好分内事,拒绝加班出勤,也不争取加薪升职。但我们不可以把“静默辞职”和消极怠工(Coasting)画上等号。因为“静默辞职”和消极怠工不同的是,静默辞职的打工族并不一定是每天松懈懒散工作。取而代之的是, 他们上班做好份内事,下班准时打卡走人,不再努力,热情,积极上进。这现象火爆折射出目前人们对工作,生活态度的许多转变。

“静默辞职”的崛起始于一名抖音用户, 叫做 Zaid Khan 的 20 多岁工程师。该视频发布后就瞬间爆红,并用了17 秒的视频向数百万人介绍了这个想法。原创作者在视频中说到:“静默辞职,是指你不是直接辞职,而是辞掉你心中那个在职场上,期待追求卓越超群的自己。你仍在履行自己的职责,但不再赞成视工作为生命的工作狂文化;现实并非如此。你作为人的价值并非由你的劳动所界定。”

为何“静默辞职”现象会发生?

“静默辞职”,这说法确确实实的抓住时代思潮。随着通胀飙升,员工对待职业生涯态度有了更大的转变。同时又被疫情长时间封印在家,工作和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了。
网路的便捷让工作不断侵入人们的生活空间。在这种情况下,员工们逐渐发觉自己为工作筋疲力尽,而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并未体现在工作待遇, 因此大部分的员工都抱有了这种想法 —— 与其拼命工作,不如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点。

雇主如何看待“静默辞职”?

其实雇主无需太过担心这些现象, 只要学会换位思考,站在员工的立场看问题,才能解决这些问题。通过换位思考,雇主会理解员工为什么会那样做。站在员工的角度上,对他们多一点体谅,信任,包容与理解。遇到问题时应从多种角度去思考,这能突破固有的思考习惯,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。通过换位思考,雇主会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,感受到他人的情绪,并将沟通进行到底; 通过换位思考,雇主可以获得下属的支持; 通过换位思考,下属可以被上级重视。雇主的思维方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, 因为思维方式决定了知识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。

“静默辞职”其实要求工作与个人生活取得平衡,让两者的界限分明,并重新规划什么才是更重要的。例如,减少工作时间是为了拥有与家人,朋友和个人爱好的空间。人们想拥有事业之余,也希望在工作之外拥有丰富而健康的生活,因为生活不仅仅是关乎实现关键绩效指标(KPI: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). 

 

您是否在寻找与雇主HR相关的资讯?请点击这里

如果你现在正在招聘,请点击这里

ajobthing-11-buy1free1-sale